欢迎进入中国膜工业协会膜系统运行与维护分会网站,我们会精心为您提供服务!
   
站内搜索
  
污水超标原因分析及应对思路——氨氮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3-17 | 201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pH. 总氮、氨氮、总磷和 COD 是最常见的五项监测指标。了解这些指标超标所涉及的因素,并掌握相应的应对思路,对于调整污水处理工艺,保障出水稳定达标运行至关重要。今天写下氨氮。

氨氮超标

(一)影响因素

停留时间

氨氮在好氧条件下被硝化细菌氧化为硝态氮,这一过程需要足够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不同工艺对 HRT 的要求存在差异,一般活性污泥法处理氨氮时,好氧区 HRT 可能在 6 - 12 小时。若实际运行中的 HRT 过短,硝化反应不完全,氨氮就会超标。

污泥龄

硝化细菌生长缓慢,需要较长的污泥龄(SRT)来保证其在系统内的数量。若 SRT 过短,硝化细菌随剩余污泥过快排出,数量难以维持在有效水平,氨氮硝化过程就会受阻。这个和生化除磷的泥龄就会起冲突。

溶解氧

好氧区充足的溶解氧是氨氮硝化的必要条件。溶解氧不足会抑制硝化细菌活性,导致氨氮去除效率降低。好氧区溶解氧需维持在 2 - 4mg/L ,以满足硝化细菌的需氧要求。PS:DO有时在高些也是行的,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

pH 值

硝化细菌对 pH 值较为敏感,适宜的 pH 范围在 7.5 - 8.5 之间。pH 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硝化细菌的酶活性,进而影响氨氮硝化效果。

有机氮含量

污水中的有机氮在氨化细菌作用下会转化为氨氮。若有机氮含量过高,超过了系统的氨化及硝化能力,就可能导致氨氮超标。

污泥浓度

足够的活性污泥浓度可为硝化细菌提供载体和适宜的生存环境。若污泥浓度过低,硝化细菌数量不足,氨氮去除能力随之下降。然而,过高的污泥浓度可能导致溶解氧传递困难、能耗增加等问题。

冲击负荷

当污水中氨氮浓度短期内急剧升高,超过处理系统的缓冲和处理能力,即使其他条件正常,也会导致氨氮短期超标。这种冲击可能源于工业废水的异常排放或暴雨期间污水成分的急剧变化。

碱度

硝化过程会消耗大量碱度,每氧化 1g 氨氮大约消耗 7.14g 碳酸钙碱度。若污水中碱度不足,随着硝化反应进行,pH 值会下降,抑制硝化细菌活性,最终影响氨氮去除效果。PS:好氧硝化会消耗碱度,反硝化会产生碱度。

抑制物质

除了有机氮含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外,一些特定物质如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在高浓度时会对硝化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当 pH 值和温度较高时,游离氨浓度升高,可能抑制氨氧化细菌(AOB)的活性,阻碍氨氮的氧化过程。

(二)应对思路

核算与调整停留时间

核算实际运行的 HRT ,若发现 HRT 不足,可通过调整进水流量或优化工艺布局来增加氨氮在好氧区的停留时间。例如,适当减少进水流量,或在不改变处理规模的前提下,对处理构筑物进行改造,增加有效容积。

合理控制污泥龄

适当延长 SRT ,可通过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来实现。但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污泥的性质和处理效果,避免因污泥龄过长导致污泥老化等问题。同时,可定期对活性污泥进行镜检,观察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为调整污泥龄提供参考。

确保溶解氧充足

实时监测好氧区溶解氧,通过调整曝气量来保证溶解氧维持在适宜水平(2 - 4mg/L)。可采用溶解氧自动控制系统,根据溶解氧监测数据自动调节曝气设备的运行频率,确保溶解氧稳定。

调节 pH 值

若 pH 值异常,需及时进行调整。pH 值过低时,可投加碱液(如氢氧化钠)提高 pH 值;pH 值过高,则可投加酸液(如硫酸)进行调节。同时,要注意投加量的控制,避免 pH 值波动过大对微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评估有机氮处理能力

检测污水中有机氮含量,评估系统的氨化及硝化能力。若有机氮含量过高,可考虑在前端增加水解酸化等预处理工艺,提高有机氮的可生化性,使其更易被氨化细菌分解为氨氮,减轻后续硝化过程的压力。

优化污泥浓度

通过增加接种污泥量、调整回流比等方式提高污泥浓度,但要注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根据处理工艺和水质情况,确定合适的污泥浓度范围,并通过监测污泥体积指数(SVI)等指标,评估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活性,确保活性污泥的质量。

应对冲击负荷

加强对进水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氨氮浓度的异常变化。当面临冲击负荷时,可采取稀释污水、调整工艺参数(如增加曝气量、延长停留时间)等应急措施,缓解冲击对处理系统的影响。同时,对排放异常的源头进行排查和管控,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补充碱度

检测污水中的碱度,若碱度不足,可适当投加碱度调节剂,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等,补充硝化过程消耗的碱度,维持适宜的 pH 值,保证硝化细菌的活性。投加量需根据实际碱度消耗情况和水质变化进行调整。

降低抑制物质影响

对于因游离氨或游离亚硝酸等抑制物质导致的氨氮超标,可通过调整 pH 值和温度来降低其浓度,减轻对硝化细菌的抑制作用。例如,当游离氨浓度过高时,适当降低 pH 值,可使游离氨转化为铵离子,减少对硝化细菌的毒性。同时,加强对进水水质的预处理,去除可能存在的其他抑制物质。


   
培训与交流
  
  
   
分会动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