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膜工业协会膜系统运行与维护分会网站,我们会精心为您提供服务!
站内搜索
   
以三大举措推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来源: | 作者:运维分会 | 发布时间: 2025-08-11 | 23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二十年来,在这一重要理念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的美好图景正愈加清晰。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在转型,保护也要转型。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向新而行、向高攀升,笔者认为,应通过三大举措助力培育和壮大绿色生产力,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将理念扎根,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体系


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者,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唯有让“高水平保护”从政策话语变为社会共识、从治理目标转化为每个人的日常选择,才能筑牢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行动根基。


要深化认知培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活用节气物候、中华诗词等传播载体,激发公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责任意识,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化为生活智慧。要创新行动载体,借助生态环保纪录片、成果展等生动形式展现生态环境改善成效,依托教育基地、监测站等阵地开展社区垃圾分类、“校园碳中和”等沉浸式教学,推动绿色实践融入日常生活,让人们真切体悟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要凝聚社会共识,畅通各方参与渠道,通过志愿者积分、企业绿色信用评价等机制,形成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共识,凝聚全社会守护生态家园的合力,让高水平保护理念落地生根。


让生态有价,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绿水青山绝非仅指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致,更指其蕴含着的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当它与人文资源相结合,便成为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催生乡村民宿、生态研学等新业态;当它与产业升级相关联,便化作吸引高端要素的营商环境,让绿色制造、低碳经济落地生根。从这个角度上说,生态是有价的,关键是在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上找对路子、开对方子,充分释放生态价值潜能,逐步实现“核算准、流转畅、收益均”的良性循环。


要加快制定统一的生态价值核算标准,建立完善“生态资产负债表”,像量化GDP一样精准测算森林碳汇、湿地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价值,让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可见可感。要进一步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推广钱塘江流域“上游护绿、下游埋单”等成功经验,通过资金补偿、产业扶持等方式,让护林员等生态守护者获得稳定收益。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标准,明确损害程度与赔偿标准,让破坏生态者承担经济责任,形成“保护者受益、使用者有偿、破坏者受罚”的制度闭环。


用科技赋能,催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转型升级


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突破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在体制机制、技术应用、预警溯源等方面更精准适配绿色低碳发展需求。


要以智能化、数字化等新技术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全方位深化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监测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全域天空地海立体化监测网络,让监测网络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千里眼”。要充分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通地域间的治理壁垒,强化区域联防联控与利益共担,推动治理范式从碎片化治理向系统性管控跃升,构建多元协同的生态治理体系。要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实现污染物扩散的精准模拟和治理方案的科学推演,推动从“人防”向“技防”转变,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完成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从经验判断到科学决策的跨越。


我国的实践有力证明,生态环境保护绝非发展的制约因素,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下一个二十年,要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两山”价值转化机制更加成熟完善,科技赋能更加精准高效,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拓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分会动态
  
  
   
分会动态
×
×